舍本逐末的解释和成语接龙

舍本逐末的释义与由来

释义

"舍本逐末"是一个汉语成语,意思是放弃事物的根本,追求表面的枝节。

  • "本":指根本、基础、主要方面。
  • "末":指枝节、表面、次要方面。

舍本逐末暗喻行事不顾根本,只重表面的花哨和追求看得见的成果,最终导致失败。

舍本逐末的解释和成语接龙

由来

"舍本逐末"一词最早出自《论语·子路篇》,原文为:"子曰:君子不器。"后人对此句加以引申,认为君子不可仅执着于一技一艺(器),而应注重根本的修养和德行。

相关的成语接龙

  1. 舍本逐末 - 物极必反 - 反目成仇 - 仇深似海 - 海枯石烂
  2. 舍本逐末 - 末路穷途 - 途穷潦倒 - 倒行逆施 - 施恩望报
  3. 舍本逐末 - 末流弊端 - 端正行止 - 止于至善 - 善始善终
  4. 舍本逐末 - 末节生枝 - 枝叶末节 - 节外生枝 - 枝蔓横生
  5. 舍本逐末 - 末大必失 - 失足成千古恨 - 恨海无涯 - 涯角荒凉

例句

  1. 公司只注重表面宣传,不重视产品质量,典型地舍本逐末,最终导致了垮台。
  2. 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,不理解知识的原理,是舍本逐末的做法。
  3. 小华只追求成绩,不注重品德修养,这是典型的舍本逐末。
  4. 研发团队紧盯市场需求,而不关注技术创新,长此以往将陷入舍本逐末的困境。
  5. 国家建设应以民生为本,切不可舍本逐末,注重表面工程而忽略民众的切身利益。
THE END